顯示具有 左髖關節置換手術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左髖關節置換手術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4年3月25日 星期一

尤加利葉繪畫工作坊


做哪些事情會讓你精神振奮、低沉中得安慰呢?
跟所愛的人相處?任何形式的創作?延宕已久的難題找到突破點?


最近因緣際會看到臉書上有教人畫尤加利樹葉,只需要兩個小時的時間。
我就用家裡現成的材料跟著上網參加了。
只要不跟人比較,創作這件事就能夠成為我的心靈運動。
感覺跟創造我的上主親密相連!

這張是前幾週用家裡的杯墊做模板畫的
 

這次老師教的是用負面影像來描繪葉子,我仍在摸索中。


還有層層疊疊的技法,因為老師說要用壓克力顏料,剛開始好難啊,完全是瞎子摸象!
等到事後專心回看老師的教學影片才大致了解意思。
希望過兩天再來嘗試不同顏色的堆疊。


2023年12月26日 星期二

寧靜的平安夜一起畫 家花

平安夜晚上,我先自己一個人吃電視餐,選了一部聖誕節電影來看( Your Christmas or Mine)。

 家花的故事

兒子回來之後,我們打開今年最聖誕的禮物來吃、聽著爵士聖誕樂、一起靜靜的畫圖,還跟台灣的阿公阿嬤視訊報佳音。

今年最聖誕的禮物,謝謝Daisy!

一邊畫圖、一邊跟阿公阿嬤報佳音

兒子選的是一幅繡球花靜物(hydrangea),原因是繡球花是我們家的"家花"。

家花-- 繡球花的故事

我們在澳洲住最久的房子在墨爾本東南區,那也是孩子們成長的地方。房子車道上有一叢繡球花,剛開始看它顏色俗艷覺得很醜,一到花季又總是大大咧咧地擋在車道上,很想把它砍了。但是愈砍愈長得茂盛。

有一年我得知繡球花會隨著不同酸鹼度的肥料,開出不同顏色的花。於是發揮實驗精神,開始在花叢左右兩邊各撒上不同酸鹼度的肥料(我到大賣場Bunnings去隨意找的)。沒想到過了兩年,果然花色不同了,紅、紫、藍、粉白,深、淺各異!而且隨著我偷懶或勤勞,每年開出的顏色都不同,好有成就感阿!開花時我總是在她前面流連不已,也會不時剪下來送人,她也以更茂盛的花來回報。

家人朋友都很喜歡這叢繡球花,但本來也僅止於此,一直到有一件事情發生,我對我的繡球花有了另一層感情和眼光!

那時候我們夫婦已經搬離舊家到布村落腳,只剩小兒子暫時住在那裏。

有一天小兒子驚慌憤怒地打電話來,告訴我對面一個鄰居太太竟然大搖大擺,拿著剪刀,逕自到我家車道上來剪繡球花!把他嚇得不輕,趕快開門出去問她來做甚麼?那位太太
驚慌失措落荒而逃。可能因為小兒子早出晚歸,從外面看不出來家裡有人,才這麼大膽吧?但也不應該這樣啊!好歹按門鈴試試看啊!而且來剪花的是一個社會菁英級的家庭啊!

我聽了好心疼,想到兒子當時那種被踏越界限、撞見小偷入侵的驚慌感!而我卻無法保護他,無法坐在旁邊陪他度過這種驚慌時刻!那一刻有一種刻骨銘心的無力感在我心中,緊接著也跟他一起禱告,把他的安危和心中的平靜交在主的手中。

從此繡球花對我們家而言有一層新的意義,她代表我們家跨越距離的愛;代表不論距離多遠,上帝的保護與愛將我們連在一起;代表我們將彼此交在上帝手中的篤定,也代表我們在患難中永遠彼此扶持陪伴。


墨台趴踢

 

趁著在墨爾本休養,12/23邀了幾個台灣老朋友的孩子,都是爸爸媽媽托我照顧的年輕人,來我家過聖誕🎄
聊天時發現每個都是第二代基督徒、都是家中的老么!
有宣教士的孩子、牧者的孩子、積極服事主的平信徒的孩子。
我們除了吃吃喝喝、玩switch(是這麼寫嗎?)還有唱詩、分享、交換禮物,但有些時候我在專注帶領,沒有拍照📷
其實從上週開始就請來探望我的朋友陸續帶材料給我了。我一點一點預備。
到了當天每個人都參與備餐,我只負責坐鎮指揮。
整個過程讓我想到有句英文的諺語,大意是一個孩子需要一整個村子的人一起養大之類的!而這次,好幾位墨村(還包括台灣!)的叔叔阿姨,一起餵飽了這幾個孩子呢!

Ps. 如果用一種食物來形容,你覺得墨爾本像什麼食物、是什麼味道?為什麼呢?歡迎在下面留言分享。

2023年12月14日 星期四

我的太空人生活

開刀後我常常會忘記腳沒有力氣,直覺地要甩掉拐杖邁開步,可是其實還舉步維艱,平常兩步路就走得到的地方,必須在腦子裡計算拐杖、左腳、右腳?哪根拐杖還是哪支腳先往前跨?

有一天在看太空人無重力訓練的影片,覺得自己很像他們,每一次挪動都必須先找到支點、再利用反作用力移動,非常緩慢!

這個漂亮袋子是上個月跟先生去New Zealand 的時候買的,現在每天進出房間把當天要用的東西丟進這袋子裡再慢慢移動到下一點。

沒想到透過這小小過程讓我檢視到自己裡面隱藏的不切實際的小小野心!譬如,睡前想再看一下的書、再寫一下的筆記…,其實都是多餘的!倒是帶一瓶水、隔天一早的藥、小外套才是必要的!

感恩:這個小公寓裡面真是我休養身體最好的地方,每個我的需要,稍微轉身就可以到,雖然無法出門,但是兒子上班前後我們可以聊天,他幫我打點重物、帶我去看醫生;窗外還可以看到熙來攘往的人群,聽到電車叮叮、火車轟隆、觀光直升機嘩啦啦、還有弟兄姊妹們恰如其分的關懷,遠處家人的視訊聊天,讓我單獨卻一點都不孤單。


感恩:慢下來,讓我裡面與主的對話更清晰深入,也慢慢可以寫下自己的心得!

2023年12月12日 星期二

耍廢中尋找成就感

這次置換髖關節開刀會被關在家中六周,剛開始曾嘗試著網購,幾次之後發現網購無法買到我想吃的亞洲食品,只能買家用品。 而每天點外賣也不是辦法(受不了餐廳的重油重鹽和味精),於是我想起疫情中的墨爾本封城。
 那段時候正透過網路修心理協談課程,我非常注意家人與自己的身心狀態,也總想在各種限制中找到提升多巴胺的快樂點。 於是我重拾起當時的心境,躺在地上一邊復健、一邊追劇,聽講道,也一邊想著怎麼可以拿這些限制當遊戲規則,在當中準備三餐?
這幾天追劇的空檔拼命看一周備餐、常備菜之類的youtube視頻,最後採用了 Koan杏子媽媽 一周備餐流程(一共三集)"https://youtu.be/-DDY9VrEIsc?si=_Ur2MzluInuHThlu" 加上"阿淇博士Dr. Achi"的一些實驗原理 https://youtu.be/5l6lD8FhYjA?si=Yrjz_oUVfWVCzWY7 
 然後又剛好有親愛的弟兄姊妹們願意配合:每當有人要來探望這個跛腳阿姨,我都請他們不要自己買東西來,而是由我發[購菜清單]給他們,畢竟我們的老朋友們大多住在墨爾本的華人蛋黃區,教會則位在資深越南市場範圍內! 於是昨天我做了 蔥爆小里肌 以及Beef curry,
其實本來是日式濃郁加哩牛肉: https://youtu.be/5Gu4WFCgHwI?si=JDBRxSIgDF8_8Vlv 沒想到洋蔥熬好了才發現家裡只有印度加哩粉,只好臨時轉彎成印度加哩!
再來就是把薑切片、蔥切段,平鋪冷凍之後裝起來。 胡蘿蔔切塊(預備煮湯)、有些切絲跟木耳、蔥切絲,按照一餐要炒的量裝在盒子裡冷凍。 
里肌肉買太多了,醃好(不放心,還是略炒過)按次分裝 連青康菜也給它切好略燙冷凍,就當作實驗吧! 牛肉也買太多,剩下的跟蘿蔔清燉,湯、料分開儲存。 雖然不見得成功(可口),但是每天吃完早餐,就可以把午晚餐一次準備好,應該不錯吧?
 過一陣子再來看看結果怎樣。

Kyabram 醫院 左髖置換手術

掐指一算,我2023.11.23 動刀置換髖關節至今才兩周半!怎麼覺得好久了呢? 
這是在澳洲生活三十年以來,在醫院住最久的一次了,不過也只有住院三天就回家了。 

有老公在,再大的事也是一塊蛋糕罷了 

感謝主有老公的陪伴,讓我去開刀像去旅行一樣的。因為醫院離我們家要車程兩三小時,於是他事先訂了醫院附近一個旅館,又因為集點升級,我們住了一個五星級似的行政套房。 
開刀前一天我們一早出發,一路旅遊、逛景點、一路購物(嗯!美其名為,住院要穿得漂亮又舒服!) 我還一路聽了個網課,然後邀了一個當地的年輕傳道人,好好吃了一頓泰國餐!(不過很不好意思,最後是剛好路過的、隔天的麻醉醫師幫我們買了單!) 
醫生說手術很成功,當然啦!因為有認識了十幾年、貼心的年輕弟兄來當我的麻醉醫師,還有他介紹的骨科醫生親自動刀,更有上帝安穩的同在恩待! 

回想起來,有很多新鮮的經驗和滿滿的感恩,趁現在還記得,希望趕快寫下來! 

上帝的時間就是最好的時機 

出院之後按照醫院指示,我去跟附近的衛生所(Community Health Centre) 聯絡,安排時間復健,對方看到我剛剛過完生日,於是提醒我已經跨入政府老者照護系統的門檻,可以申請居家及復健照護。
哇!好感恩啊!沒想到我這麼猶猶豫豫的拖到現在開刀,竟然還得到這個福利呢!(但是因為我恢復得還不錯,又有家人在身邊,所以居家照護的部分並沒有用到) 

回想那天,開刀完回病房不久,護士就讓我去洗澡,我原先擔心這會是一件麻煩又危險的事情, 畢竟我剛從全身麻醉醒來,還被劃一刀、鋸掉全身最大的關節。但是護士跟我保證,傷口雖然有十幾公分長,但醫生貼的防水無菌膠布可以撐到我回診看醫生(三周後),所以放心洗澡沒問題,並把所有洗漱用品換洗衣物放好,熱水開好,就走出去了!我也小心翼翼又舒舒服服的洗了一個澡,換上自己的衣服。 

復原期用的工具: 

洗澡椅子(防止跌倒) 在醫院有洗澡椅子,回到家也有比我早一點開刀的好姊妹慷慨讓出她的洗澡椅子給我,所以從第一次成功自己洗澡直到現在都沒有問題,只要隨時謹慎不要跌倒即可。


增高馬桶座(避免髖關節彎曲角度過大) 
拐杖(看來要陪伴我一陣子) 

長柄撿拾器(它是我穿衣褲的好助手)

接納自己的髖關節--Limitless by Chris Hemsworf

2023.0609 Limitless with Chris Hemsworf 今天看到第六集 Acceptence 

心懷感恩 接受現狀

自從腳痛之後,許多心境起伏,好些時候抓不到主軸,不知如何面對它。今天的影集讓我再次深思,如何與自己的腳痛相處 接受它,不只是我自己接受,還有我的另一半,以及在我身邊跟我一起互動的人如何接受。

不論我們有多少時間會在一起,都心懷感恩喜樂 

 一個27歲癌症四期的女孩說,人們都害怕老去,但是對我而言,我最渴望的是能夠老去,那會是個美好的禮物 Live everyday to the fullest 
放手並不是放掉方向盤,甚麼都不做,而是放鬆心情、享受路上的風景(每個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