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強調「瘦才是美」的時代,鋪天蓋地的減肥廣告和隨處可見骨瘦如柴的模特兒,似乎人們已經不能容忍肥胖。社會學的研究發現,1970年代起,關於身材纖瘦與美麗形象的訊息大量增加,隨著經濟、資訊發展與全球化,相同的審美價值觀已悄悄的充斥我們身邊,媒體與美容業者過度強調塑身使得減肥已經蔚然成風,厭食症(anorexia nervosa)等飲食障礙症的個案也跟著明顯上升。
精神科醫師指出,厭食症是一種身心官能失調的疾病,即生理及心理上的疾病。其成因歸納不外乎患者本身對於身體形象的美學認知有所偏差、或因職業關係必須要保持苗條、或在家庭及感情上有與身體胖瘦關聯的壓力,甚至遭逢生活上的巨變,無法承受突如其來的壓力等,結果造成對身材和體重的過度重視。成功減肥並非易事,為了擁有窈窕身材,有些女性會刻意節食來達到目標,殊不知,過度壓抑正常生理需要與節食會對身體造成傷害,甚至患上「厭食症」,尤其以15~30歲的年輕女性罹患的比例最高。厭食症會使免疫力下降,引發其他疾病,死亡率高達20%,的確值得眾多為美而節食的女性深思。
以下是有「厭食傾向」的徵兆:對身材和體重過份重視,對肥胖極端恐懼,有很強烈的慾望想要減輕體重,就算體重已是過輕,但仍然把減肥掛在嘴上;吃得很少或只喝飲料,強迫自己拒絕進食、過度劇烈運動;否認飢餓及疲倦虛弱;短期間內體重急遽減輕,伴隨憂鬱、焦慮和睡眠障礙等;低血壓、心跳減慢、掉髮、骨質疏鬆、指甲脆弱、臉色蒼白或臘黃、畏寒、月經失調或暫停;有時會出現貪食症的惡性循環,即短期內吃下大量食物,再服用瀉藥及利尿劑、自我催吐等激烈的方法,把食物排出體外,長期下來造成腸胃功能衰竭,一吃就吐,無法進食。
根據美國精神醫學會DSM-IV診斷標準,厭食症患者會將體重維持在低於年齡和身高所預期最低正常體重的85%以下、仍極端怕胖、對身體形象有不當認知、且月經停止。厭食症90%以上發生於女性,多在青少年期發病,常見父母親對子女過度保護、高度期望,但父母彼此卻又潛藏地在子女身上競爭衝突,子女在建立自尊、自信過程受挫,只能藉由飲食和體重的自我操控來脫困,在心理上卻退化到嬰孩階段。厭食症患者會顯得固執與完美主義、甚至有強迫行為傾向,常見家庭、人際關係障礙,近半數會合併憂鬱症而有高自殺率,且因體重過低,內分泌、心臟血管、腎臟、血液等方面出現併發症,顯見其嚴重危害健康。
在治療方面,需要專業精神科包括認知行為治療、藥物、心理治療、團體治療與家族治療等方式的統整處置,而體重降低過快或過低時,需要住院會診內科處理併發的身體症狀。針對厭食症患者,醫師建議家長多給關懷與鼓勵,並配合醫師的治療,患者的體重才會逐漸恢復。厭食症的治療方案可分為以下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用認知方法讓患者清楚辨識不當的美學認知及飲食態度。
第二階段︰強調患者不合理的認知及態度,建立規律的飲食習慣、放棄節食、養成均衡飲食、補足每日所需營養、教導飲食養生及體重平衡正確概念。
第三階段︰使用荷爾蒙治療。
第四階段︰運用生活實例,以培養患者處理情緒及性格、心理、壓力能力,預防厭食症的再發生。
精神科醫師提醒大家注意的是,許多案例是由年輕女性常見的減肥行為開始,卻引發無法控制且嚴重危害健康的厭食症。現今社會風潮下,對身材美感的追求似不可免,但一定要用健康的方式(例如:適度運動或尋求專業諮詢協助),千萬不要光靠極端節食,或吃減肥藥、瀉藥等方法。若出現上述厭食症的徵候,一定要盡早尋求醫師協助。
參考網站:
http://news.epochtimes.com.tw/8/1/3/74348.htm
2009年9月12日 星期六
氣胸(PNEUMOTHORAX)
簡介
氣胸(PNEUMOTHORAX) PNEUMO- 氣體的,THORAX- 胸腔。
肺臟保存在胸腔之內,肺臟與胸腔壁之間為肋膜腔,正常都維持在負壓的狀態,如果肺臟漏氣,空氣流入肋膜腔之內,使負壓消失,讓維持正常肺呼吸功能的肺臟塌陷,就是氣胸。如果肺臟的漏氣不是因為外傷所致,可稱為自發性氣胸,倘若臨床上也沒有明顯的病因,就是所謂的原發自發性氣胸。
自發性氣胸,常發生在瘦瘦高高、健康的年輕人身上,沒有一定的預警,胸腔內科醫師指出,原發自發性氣胸以男性發生率較高,男女比例約6:1,常見的病狀有胸痛,呼吸困難或咳嗽,等等不適的症狀,只要一張胸部 X光片就可以確定氣胸的診斷,在臨床上仍然沒有明確的病因。
自發性氣胸的分類及病因:
1.原發性自發氣胸無一定的發作時間或誘發因素。好發於年輕男性體型瘦高者、年齡15-30歲。
2.繼發性自發性氣胸則是發生在有肺部疾病之個人。 症狀: 大多發生於活動狀態,如咳嗽、舉重物、運動等,甚或在休息狀態下。
常見症狀
患側前胸突感尖銳疼痛,有時有肩部輻射性疼痛、胸部緊縮感及咳嗽。有半數病患會出現呼吸速率加快、呼吸困難或是呼吸短促的情形,也可能會因缺氧或換氣灌流不平衡,造成全身倦怠無力、或休克而致命。
治療及護理:
1.氧氣治療和觀察療法:大多數自發性氣胸病患,給予氧氣可改善低血氧問題,有助維持呼吸道通暢及促進通氣,對於自發性氣胸的患者,觀察療法只是另一種選擇,只有觀察並不能預防復發,一般建議氣胸面積在15%以下沒有症狀的病人。
2.放置引流管或胸管:當病患氣胸的面積高於15-20%,或病患已出現呼吸困難時,一般建議為病患進行胸管插入排出肋膜腔之空氣,促進肺臟的擴張解除症狀。使用胸管水下引流,以幫助肋膜腔內之空氣排出。待肺完全擴張,無空氣溢漏的二十四小時之後,並經X光證實無殘存氣胸時,再拔除胸管,除了放置胸管之外也可放置小引流管。
3.肋膜沾黏法:將特定藥物經由胸腔鏡或胸管灌注入肋膜腔,使兩層肋膜粘合,阻止空氣漏出,需協助變換姿勢,以確保藥物可以均勻分佈,並與肋膜有最大的接觸面積。
4.外科手術:預防自發性氣胸的復發可達95-100%,手術的適應症包括有經胸管引流後5-7天,仍繼續空氣溢漏或肺臟擴張不全,同側再發性氣胸或兩側性氣胸。
(1)開胸術:切除或縫合肺大氣泡以防其再度破裂。
(2)胸腔鏡手術:近年來胸腔鏡手術已成各醫院用來施行自發性氣胸手術的主要工具。侵襲性小的胸腔鏡手術治療後,疼痛減少傷口小,類似胸管之傷口,手術後復原快速,因此病患提早接受外科治療,可以減少住院天數,預防合併症發生,對於年輕原發性氣胸之初發作病人,也可一開始即選擇做胸腔鏡手術。
5.手術後傷口照顧:胸腔手術後傷口以美容膠貼覆,應每日觀察傷口有無滲液紅腫,不需每日擦優碘,若有滲液時應將美容膠撕下,每日換藥並以紗布覆蓋。
日常生活注意事項:
1.手術後一個月避免太劇烈的運動,例如:舉重、打籃球、踢足球…等。保持規律生活、戒煙及勿吸二手煙。
2.避免呼吸道感染,勿暴露在空氣污染嚴重的環境。
3.常常反覆作深呼吸的運動:緩慢吸氣到飽和為止,屏住氣3秒以上再慢慢將胸內的氣體吐出。
4.避免氣溫氣壓變化太大的環境及高危險性活動,例如:潛水、飛行運動。並維持最佳營養狀態,多進食含高蛋白質、高熱量和高維他命C之食物。
5.自發性氣胸常是突發性,當您出現呼吸困難及疼痛症狀時,放輕鬆勿驚慌,儘快由您的家人或朋友陪同到醫院就診。
參考網站:
http://www.hch.gov.tw/intro/heal/PX.htm http://www.wfc.edu.tw/~sa_wa_bal/downlond/w951/w95106.doc
氣胸(PNEUMOTHORAX) PNEUMO- 氣體的,THORAX- 胸腔。
肺臟保存在胸腔之內,肺臟與胸腔壁之間為肋膜腔,正常都維持在負壓的狀態,如果肺臟漏氣,空氣流入肋膜腔之內,使負壓消失,讓維持正常肺呼吸功能的肺臟塌陷,就是氣胸。如果肺臟的漏氣不是因為外傷所致,可稱為自發性氣胸,倘若臨床上也沒有明顯的病因,就是所謂的原發自發性氣胸。
自發性氣胸,常發生在瘦瘦高高、健康的年輕人身上,沒有一定的預警,胸腔內科醫師指出,原發自發性氣胸以男性發生率較高,男女比例約6:1,常見的病狀有胸痛,呼吸困難或咳嗽,等等不適的症狀,只要一張胸部 X光片就可以確定氣胸的診斷,在臨床上仍然沒有明確的病因。
自發性氣胸的分類及病因:
1.原發性自發氣胸無一定的發作時間或誘發因素。好發於年輕男性體型瘦高者、年齡15-30歲。
2.繼發性自發性氣胸則是發生在有肺部疾病之個人。 症狀: 大多發生於活動狀態,如咳嗽、舉重物、運動等,甚或在休息狀態下。
常見症狀
患側前胸突感尖銳疼痛,有時有肩部輻射性疼痛、胸部緊縮感及咳嗽。有半數病患會出現呼吸速率加快、呼吸困難或是呼吸短促的情形,也可能會因缺氧或換氣灌流不平衡,造成全身倦怠無力、或休克而致命。
治療及護理:
1.氧氣治療和觀察療法:大多數自發性氣胸病患,給予氧氣可改善低血氧問題,有助維持呼吸道通暢及促進通氣,對於自發性氣胸的患者,觀察療法只是另一種選擇,只有觀察並不能預防復發,一般建議氣胸面積在15%以下沒有症狀的病人。
2.放置引流管或胸管:當病患氣胸的面積高於15-20%,或病患已出現呼吸困難時,一般建議為病患進行胸管插入排出肋膜腔之空氣,促進肺臟的擴張解除症狀。使用胸管水下引流,以幫助肋膜腔內之空氣排出。待肺完全擴張,無空氣溢漏的二十四小時之後,並經X光證實無殘存氣胸時,再拔除胸管,除了放置胸管之外也可放置小引流管。
3.肋膜沾黏法:將特定藥物經由胸腔鏡或胸管灌注入肋膜腔,使兩層肋膜粘合,阻止空氣漏出,需協助變換姿勢,以確保藥物可以均勻分佈,並與肋膜有最大的接觸面積。
4.外科手術:預防自發性氣胸的復發可達95-100%,手術的適應症包括有經胸管引流後5-7天,仍繼續空氣溢漏或肺臟擴張不全,同側再發性氣胸或兩側性氣胸。
(1)開胸術:切除或縫合肺大氣泡以防其再度破裂。
(2)胸腔鏡手術:近年來胸腔鏡手術已成各醫院用來施行自發性氣胸手術的主要工具。侵襲性小的胸腔鏡手術治療後,疼痛減少傷口小,類似胸管之傷口,手術後復原快速,因此病患提早接受外科治療,可以減少住院天數,預防合併症發生,對於年輕原發性氣胸之初發作病人,也可一開始即選擇做胸腔鏡手術。
5.手術後傷口照顧:胸腔手術後傷口以美容膠貼覆,應每日觀察傷口有無滲液紅腫,不需每日擦優碘,若有滲液時應將美容膠撕下,每日換藥並以紗布覆蓋。
日常生活注意事項:
1.手術後一個月避免太劇烈的運動,例如:舉重、打籃球、踢足球…等。保持規律生活、戒煙及勿吸二手煙。
2.避免呼吸道感染,勿暴露在空氣污染嚴重的環境。
3.常常反覆作深呼吸的運動:緩慢吸氣到飽和為止,屏住氣3秒以上再慢慢將胸內的氣體吐出。
4.避免氣溫氣壓變化太大的環境及高危險性活動,例如:潛水、飛行運動。並維持最佳營養狀態,多進食含高蛋白質、高熱量和高維他命C之食物。
5.自發性氣胸常是突發性,當您出現呼吸困難及疼痛症狀時,放輕鬆勿驚慌,儘快由您的家人或朋友陪同到醫院就診。
參考網站:
http://www.hch.gov.tw/intro/heal/PX.htm http://www.wfc.edu.tw/~sa_wa_bal/downlond/w951/w95106.doc
住院紀實
我們家David這個周一(9月7日)早上起床後抱怨胸口疼痛,但看來沒太嚴重,他就去上學了。
近中午,學校打電話來,說他不舒服,想回家,建議我最好帶他去給醫生看。
中午約了醫生檢查後,醫生說可能是肌肉疼痛,也可能是其他原因,因此開給他止痛劑和X-ray檢查單。
隔天早上,David還是覺得沒有改善,我決定帶他去照X光,並要求當場拿報告,照完X光那位操作員就建議我們最好馬上回去看醫生。
拿了片子回去家庭醫生處,因為事先連絡好了,雖然她病人很滿,還是讓我們插隊,Dr. Boon當場寫了報告並打電話去市立醫院約好醫生。
到市立醫院的急診室登記住院後,醫生評估David的狀況是中度自發性氣胸(PNEUMOTHORAX),很仔細的跟我們解釋了治療方法及後續治療等等。原來是他左肺的肺泡漏氣,跑到胸腔和肺臟的間隙裡,把肺部給壓扁了約四分之一,需要把這些逃逸的空氣抽出去,讓肺部得以伸展,恢復功能。
在急診室等三個鐘頭就動手術了(以公立醫院來說是很快的了),醫生在David的左胸切了一道開口,塞一條軟橡皮管進去,另一頭接到一個四方形的水箱上,讓胸腔裡不受歡迎的氣體自動排出,然後再拍X光,看氣體排出後肺部漲回來的情形如何。
我陪他在醫院住了兩晚(David不滿十九歲,住兒童病房,所以我可以陪住),每天照一次X-ray,到周四(九月十日),終於確定肺部恢復正常,管子抽出來後就回家了。
在醫院那兩三天,真覺得我們好像在另一個世界似的,其中讓我很驚訝的是看到兩類病人佔了很大比例,一類是骨折(頑皮孩子的特點),一類是厭食症(Anorexia)。
關於骨折,醫院為他們做了許多的安排,確保出院後生活起居上學沒有困難。厭食症的女孩子們住在一間漂亮的大病房,中間有個餐桌,用餐時總有不同的護士陪著他們吃飯,還不時有輔導人員與他們談天,上廁所、洗澡時都有人陪著。
雖是市立醫院,但他們有很好的設施,譬如有醫院老師(hospital teacher)來了解鈞鈞的情形,並且幫他連繫所有的學校(因為鈞鈞在三個學校念不同的科目),還把聯繫結果寫給我們。
有藝術治療師,跑來問鈞鈞會不會無聊,要不要畫圖,他們有一間漂亮的房間,各種美術用具任病人使用,當他知道鈞鈞比較喜歡彈琴、甚於畫畫時,還去找了音樂治療師(也有專門的音樂教室),借來一台電子琴讓鈞鈞彈,可是有個管子戳在胸腔裡,鈞鈞實在沒心情,摸了兩下,就不碰了。畫圖呢,最後是老媽我畫了一張鬱金香素描,以記錄弟兄姊妹關懷的愛心。
看到鈞鈞的難受和興致缺缺,讓我更加體會這些藝術治療師的重要性。
看到許多病人來來去去,讓我感慨良多,我們只是遇到健康上的小插曲,還有這麼多弟兄姐妹關懷探望、代禱、送餐,那些長期進出醫院的人是何等難捱啊!求上帝幫助我們,好好的完成祂的呼召,不要辜負了上帝賜給我們的健康身體。
近中午,學校打電話來,說他不舒服,想回家,建議我最好帶他去給醫生看。
中午約了醫生檢查後,醫生說可能是肌肉疼痛,也可能是其他原因,因此開給他止痛劑和X-ray檢查單。
隔天早上,David還是覺得沒有改善,我決定帶他去照X光,並要求當場拿報告,照完X光那位操作員就建議我們最好馬上回去看醫生。
拿了片子回去家庭醫生處,因為事先連絡好了,雖然她病人很滿,還是讓我們插隊,Dr. Boon當場寫了報告並打電話去市立醫院約好醫生。
到市立醫院的急診室登記住院後,醫生評估David的狀況是中度自發性氣胸(PNEUMOTHORAX),很仔細的跟我們解釋了治療方法及後續治療等等。原來是他左肺的肺泡漏氣,跑到胸腔和肺臟的間隙裡,把肺部給壓扁了約四分之一,需要把這些逃逸的空氣抽出去,讓肺部得以伸展,恢復功能。
在急診室等三個鐘頭就動手術了(以公立醫院來說是很快的了),醫生在David的左胸切了一道開口,塞一條軟橡皮管進去,另一頭接到一個四方形的水箱上,讓胸腔裡不受歡迎的氣體自動排出,然後再拍X光,看氣體排出後肺部漲回來的情形如何。
我陪他在醫院住了兩晚(David不滿十九歲,住兒童病房,所以我可以陪住),每天照一次X-ray,到周四(九月十日),終於確定肺部恢復正常,管子抽出來後就回家了。
在醫院那兩三天,真覺得我們好像在另一個世界似的,其中讓我很驚訝的是看到兩類病人佔了很大比例,一類是骨折(頑皮孩子的特點),一類是厭食症(Anorexia)。
關於骨折,醫院為他們做了許多的安排,確保出院後生活起居上學沒有困難。厭食症的女孩子們住在一間漂亮的大病房,中間有個餐桌,用餐時總有不同的護士陪著他們吃飯,還不時有輔導人員與他們談天,上廁所、洗澡時都有人陪著。
雖是市立醫院,但他們有很好的設施,譬如有醫院老師(hospital teacher)來了解鈞鈞的情形,並且幫他連繫所有的學校(因為鈞鈞在三個學校念不同的科目),還把聯繫結果寫給我們。
有藝術治療師,跑來問鈞鈞會不會無聊,要不要畫圖,他們有一間漂亮的房間,各種美術用具任病人使用,當他知道鈞鈞比較喜歡彈琴、甚於畫畫時,還去找了音樂治療師(也有專門的音樂教室),借來一台電子琴讓鈞鈞彈,可是有個管子戳在胸腔裡,鈞鈞實在沒心情,摸了兩下,就不碰了。畫圖呢,最後是老媽我畫了一張鬱金香素描,以記錄弟兄姊妹關懷的愛心。
看到鈞鈞的難受和興致缺缺,讓我更加體會這些藝術治療師的重要性。
看到許多病人來來去去,讓我感慨良多,我們只是遇到健康上的小插曲,還有這麼多弟兄姐妹關懷探望、代禱、送餐,那些長期進出醫院的人是何等難捱啊!求上帝幫助我們,好好的完成祂的呼召,不要辜負了上帝賜給我們的健康身體。
訂閱:
文章 (Atom)